您当前所在位置: 信息公开 > 基本信息 > 政策法规 > 政策文件

关于印发《成都市青白江区审计工作“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来源: 发布者:区政府办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28日 浏览次数: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各部门:

  《成都市青白江区审计工作“十三五”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manbetx体育投注办公室

  2017年8月21日


  成都市青白江区审计工作“十三五”规划

  为推进“十三五”青白江区审计工作科学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办发〔2015〕58号)及相关配套文件、审计署《“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成都市审计工作“十三五”规划》和《青白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区审计工作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审计方式,提升审计能力,提高审计效率,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建设内陆亚欧门户、国际化青白江做出更大贡献。

  二、目标要求

  围绕建设内陆亚欧门户、国际化青白江这个总体目标,贯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贯彻党政同责、同责同审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深入推进审计工作“七化”目标建设为重点,努力做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充分发挥审计在保障中央、省、市、区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维护经济安全、推动深化改革、促进依法治区、推进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一)审计项目精品化。牢固树立以成果导向为核心的精品化意识,把握审计关键环节的过程控制,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加强成果转化运用,以优秀审计项目标准,全面提升审计质量,努力打造优秀审计项目。

  (二)审计监督常态化。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类实施,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所有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和单位,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现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审计监督全覆盖。对重点部门、单位每年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审计;其他审计对象要有计划地进行审计监督;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以及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1次;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开展跟踪审计。

  (三)审计队伍专业化。加强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审计干部培养和管理机制,为培养审计精英和“尖兵”组建审计专业团队,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纪律严的审计铁军。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建立分类科学、权责一致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和职业保障机制,确保审计队伍专业化。

  (四)审计信息数据化。大力探索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化审计,全面推广“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尽快建立健全大数据共享机制,力争实现全区被审计单位审计数据共享,逐步尝试开展无项目审计。努力实现由单点离散审计向多点联动审计转变、由局部审计向全覆盖审计转变、由静态审计向静态与动态审计相结合转变、由事后审计向事后与事中审计相结合转变、由现场审计向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转变、由微观审计向微观与宏观审计相结合转变,以审计信息数据化促进审计提质增效。

  (五)审计资源全域化。打破系统、单位、地域界限,实现人力资源、监督资源、专家资源、政策资源、信息数据资源等各类审计资源共享与互补。创新审计组织模式,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交叉审计一体化,财政、金融、企业、经济责任、资源环境、民生审计一体化,审计发展规划、年度计划、项目方案、组织实施一体化,审计一线作业与后台数据分析一体化,审计实践总结与理论研究一体化,查处问题与促进发展、分析原因与推进改革、促进整改与推动问责一体化,惩治腐败与促进廉政、揭示风险与维护经济安全、促进公平正义与推进民主法治一体化。

  (六)审计管理规范化。形成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按照上级要求,落实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部署,优化审计机关内部架构,实现审计资源的科学配置,推动建立健全履行法定审计职责保障机制,并强化落实。把握审计规律,总结提炼经验成效,努力实现审计标准化、模式化,不断提高审计质量。防止权力寻租,防范审计质量风险和廉政风险,全面提升依法审计水平。

  (七)审计结果公开化。积极利用报刊、网站、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体,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健全审计公开流程,形成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审计公开指南,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审计公开,不断提升审计公开的及时性和影响力,增强审计公信力。

  三、基本原则

  正确把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既不能以新出台的制度规定去衡量以前的老问题,也不能生搬硬套或机械地使用不符合改革发展要求的旧制度规定来衡量当前的创新事项。

  (一)坚持依法审计。树立法治理念,强化法治思维,做到审计程序合法、审计方式遵法、审计标准依法、审计保障用法。严格遵循宪法和基本法律法规,以是否符合中央、省、市、区决定精神和重大改革方向作为审计定性判断的标准。

  (二)坚持问题导向。严肃查处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违纪违法、重大履职不到位、重大损失浪费、重大环境污染和资源毁损、重大风险隐患等问题,对以权谋私、假公济私、权钱交易、骗取财政资金、失职渎职、贪污受贿、内幕交易等违法犯罪问题,做到“零容忍”。

  (三)坚持客观求实。实事求是地揭示、分析和反映问题,做到“三个区分”,即审慎区分无意过失与明知故犯、工作失误与失职渎职、探索实践与以权谋私的区别,审慎作出结论和处理。

  (四)坚持鼓励创新。注重保护改革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对突破原有制度或规定,但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有利于调结构、补短板、化解产能过剩,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质增效,有利于化解房地产库存,有利于扩大有效供给,有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资源节约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和提高资金绩效的创新举措,要坚决支持鼓励,积极促进规范和完善,大力推动形成新的制度规范。

  (五)坚持推动改革。密切关注影响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对制约和阻碍中央、省、市、区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制约和阻碍结构性改革推进,制约和阻碍创新创业、激发活力,制约和阻碍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制约和阻碍转型升级、提高绩效等体制机制性问题,要及时反映,大力推动完善制度和深化改革。

  四、主要任务

  审计机关自觉服务于青白江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审计工作。

  (一)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按照上级审计机关统一安排部署,重点关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任务落实,以及创业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精准扶贫、节能环保等领域,以促进政策落实到位、不断完善、发挥实效为目标,着力推动项目落地、资金保障、简政放权、政策落实、风险防范,持续跟踪审计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发挥审计的保障作用。

  1.加大对重大项目的政策跟踪。围绕区委、区政府总体目标,重点关注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决策执行、资金安排使用等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为,揭露和查处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重大履职不到位以及重大失职渎职、重大损失浪费、重大风险隐患、重大违纪违法等问题,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促进重大项目落地落实,项目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2.加大推动制度创新力度。根据中央、省、市、区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及时跟踪有关部门制度规定修订完善情况,促进及时建立健全与新政策新要求相适应的办法规定;对不合时宜、制约发展、阻碍政策落实的规章制度,推动及时清理完善。

  3.加大推动深化改革力度。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强对“容错机制”的理解把握和实践运用,审慎作出结论和处理;总结完善改革中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推动形成新的制度机制;密切关注改革措施不配套、不衔接甚至相互矛盾、抵消等问题,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保障改革协调推进。

  (二)财政审计。加强公共资金监督力度,重点监督检查预决算管理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关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贯彻落实情况,更要关注财政支出绩效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以保障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促进建立健全现代财税制度、增强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为目标,依法对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政府部门管理或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资金,以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逐步实现对公共资金实行审计全覆盖,切实增强财政审计的宏观性、整体性和建设性。

  1.加强财政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每年对区级政府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进行审计,监督检查预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重点关注财税体制运行、财税政策执行、政府预算体系建设、重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预算绩效管理、政府债务管理,以及推进政府资产报告制度、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等情况。逐步探索开展科目审计。

  2.加强部门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加大对党政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的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力度,监督检查部门预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重点关注贯彻中央、省、市、区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各项政策纪律、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培训费支出、行政权力运行经费等情况,促进严格预算约束,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3.加强税收征管审计。对地税系统收入征管情况每年进行审计,重点监督检查依法征收、税制改革和征管体制改革推进,地税收入真实性、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以及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及效果,促进建立规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现代税收制度。

  (三)政府投资审计。围绕区委、区政府总体目标,加大对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工程的审计力度。加强对其他政府投资项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建设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项目的审计,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管理机制和跟踪机制,探索对重特大政府投资项目开展跟踪审计,促进提高政府投资的经济性和效率性。借助社会审计力量,实现政府投资审计全覆盖,重点关注立项决策、项目审批、环境保护、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资金管理使用和工程质量管理等重点环节,关注投资项目规划布局、投向结构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等情况,促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供给结构、提高投资绩效。充分运用审计复核机制,加强对社会审计组织参与政府投资审计的监督。

  (四)企业审计。以防风险、增效益、促改革为目标,依法对国有企业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审计全覆盖,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提质增效、做大做强,更好发挥国企在推动政府重大战略实施、重大民生项目建设和重大产业发展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1.加强对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履行监督职责情况的全面审计。重点关注推动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促进我区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督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建设,健全监管规则,提高监管绩效,促进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加强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全面审计。密切关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设立及运转情况,密切关注国有企业产权转让、资产出租、投融资借款担保,加大对权力集中的重点岗位和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审计力度。促进形成国有资本流动重组、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规范国有资本运作,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

  3.加强对国有和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的审计。重点关注企业国有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重大投资决策及投资绩效情况、发展潜力和风险隐患情况、经营管理和业务创新情况、企业法人治理及内部控制情况、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情况,促进国有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盈利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防范经营风险,增强核心竞争力。

  4.加强对国有企业贯彻落实重大政策、决策部署情况的跟踪审计。重点关注企业执行国家政策和中央、省、市、区重大决策部署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跟踪监督检查企业服务重大战略实施、落实重大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调整、落实国家货币政策,推动增强国有经济的整体功能和效益。

  5.加强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情况的专项审计。加强对企业整合重组、资产处置和国有资本融资转让、并购以及引入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合作等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依法有序推进,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五)民生审计。按照上级审计机关要求和本区项目计划,重点对扶贫、“三农”、就业、社会保障、科技、文化、教育、救灾等民生资金和项目进行审计监督,检查政策执行、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情况,关注公共资金、公共资产、公共服务的公平合理分配,切实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促进惠民富民政策落地生根,推动共享发展。

  1.加强扶贫审计。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审计,重点监督检查脱贫工作措施及责任制落实情况,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关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及绩效情况,揭示和反映体制机制问题,推动扶贫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切实推动“六个精准”落实到位,扎实推进“五个一批”行动计划,促进建立城乡扶贫开发和长效帮扶机制,增强相对贫困村和相对贫困户的造血功能,确保全区实现高标准全面小康。

  2.加强涉农审计。围绕成都市青白江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等重点任务,密切关注优化产业结构、健全现代农业支撑体系、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开放合作水平、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等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重点监督检查政策执行、资金使用、项目实施、资源利用等方面情况,推动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使用,促进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严肃查处截留、骗取、贪污涉农专项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国家和农民利益。

  3.加强社会保障审计。按要求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揭示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促进保障基金安全规范运行。围绕新型城镇化目标,深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项目的审计力度,推动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等方面审计,推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加强教科文卫等领域审计。加强对教育、科技、文化、医药卫生等领域重点资金和项目的审计,重点监督检查政策落实、资金分配、项目实施等情况,及时反映相关领域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规范管理、完善制度、提高绩效,推动深化科技管理体制等相关领域改革,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公共设施、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5.加强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重点监督检查有关资金、物资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情况和有关项目的建设推进情况,保障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应急处置、预防预警、恢复重建等工作顺利进行。

  (六)资源环境审计。围绕区委、区政府的战略部署,重点关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和铁腕治霾、科学治堵、重拳治水、全域增绿等方面的工作,依法对土地、矿产、水资源、森林等国有自然资源,及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等情况进行审计,加大对资源富集和毁损严重地区的审计力度,对重点国有资源、重大污染防治和生态系统保护项目实行审计,促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绿色发展。

  1.加强重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情况审计。重点监督检查土地、矿产、水资源、森林等相关政策制度执行情况,特别是约束性指标落实情况和资源高效利用机制建立情况,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益。

  2.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地区污染防治情况审计。重点监督检查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执行情况,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落实情况,环境治理基础制度改革情况,促进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推动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3.加强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情况审计。重点监督检查退耕还林、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天然林资源保护、公益林生态补偿、生态屏障植被修复提升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情况和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推动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4.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在试点的基础上制定《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实施方案》,并逐步推开该项工作,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通过审计,促进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环境保护责任。

  (七)经济责任审计。全面开展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同步审计,积极探索区属国有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同步审计,并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资金加强监督,揭露和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促进廉政建设。

  1.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依法对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区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的党委(党组、党工委)和行政正职领导干部(包括主持工作1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以及实际行使相应职权的企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

  2.坚持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加大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权力较大和资金、资产、资源管理量大的区级部门(单位)以及区属重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力度,确保在其任期内至少审计1次。对其他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结合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离任经济事项交接等方式进行审计监督,全面开展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同步审计,积极探索区属国有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同步审计。

  3.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根据领导干部职责权限和所承担经济责任的差异,充分考虑审计目标、领导干部监督管理需要、审计资源与审计效果等因素,进一步深化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把中央、省、市、区关于改进作风若干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国务院约法三章和“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以及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等决策部署和重大经济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审计内容,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审计工作。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线索、重大失职渎职行为、重大损失浪费、重大管理漏洞,以及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促进领导干部更好地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依法行权、尽职尽责,确保政令畅通。

  4.改进经济责任审计方式。推进审计监督常态化,结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开展乡镇财政决算、部门预算执行、专项资金、财政财务收支等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按“六统一”方式(统一工作方案、统一进场、统一报告模板、统一问题定性、统一处理处罚、统一问题整改),探索开展职能相同、工作相近、规模相当、管理相通的同类经济责任对比审计方式。进一步加强审计管理规范化建设,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文书格式。基本形成组织协调、计划管理、审计实施、结果运用“四位一体”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规范体系。

  5.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和结果运用。充分利用上级审计机关建立的经济责任审计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权责对等、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审什么评什么的原则,全面反映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工作业绩和存在问题,客观、科学、准确地界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应承担责任。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成员之间的协同配合,运用好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探索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告制度,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决定执行和问题整改的督促检查。

  五、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

  以提升审计能力和审计效率为目标,加大数据的采集与集中力度,在市审计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完善我区审计数据分中心,形成统一的行业数据审计数据库。加大数据分析力度,积极拓展大数据技术在审计中的运用,全面提升信息化技术发现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

  (一)加大数据集中力度。着力完善我区审计数据中心,大力推进主要行业数据的标准化建设,逐步实现房产、国税、地税、工商、卫计、社保、民政、水业、电力等行业数据之间的纵向、横向关联应用与分析,且与市审计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形成优势互补,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提升数据利用价值。加强数据的采集和完善,形成制度化、定期化的数据采集模式,到2020年实现对我区经济社会各类主要信息数据的全归集。

  (二)加强大数据技术运用。积极应用“云计算”、数据挖掘、智能分析、聚类分析等新兴技术,提高审计效率。探索多维度、体检式智能审计分析方法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全面提升审计效能。

  (三)加强数据的维护和安全管理。健全和完善数据的维护与使用管理办法,按照不同人员权属范围,划分不同的数据维护与使用权限,加强数据的软硬件保护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四)探索开展信息系统审计。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维护各单位信息系统安全为重点,探索开展我区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项目及信息系统审计。

  (五)完成金审三期工程建设。根据上级机关规划和要求加快推进我区审计机关公文处理、档案管理等各项工作的信息化,逐步实现审计计划编制、资源配置、组织管理、质量控制、成果利用等全过程的数字化。逐步实现审计机关主要设备和系统软件国产化。

  六、推进审计法治化建设

  以保障依法独立开展审计监督为目标,坚持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强化对审计监督权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不断完善我区审计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体系,使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一)形成较为完备的地方审计制度体系。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区有关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指南,制定、修订我区有关审计的规范性文件。

  (二)形成健全的审计管理制度体系。健全审计业务管理、廉政建设、绩效考核、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责任追究等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和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建立和落实审计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查、集体审议、报备、公开发布等制度,加强合法性审查,提高审计制度建设的程序化、科学化水平。

  (三)建立健全审计业务质量控制机制。以审计项目精品化目标为指引,坚持审计成果导向,强化项目过程控制,优化复核审理流程,落实质量控制责任,对发现的重大审计质量问题,严格责任追究。加强优秀审计项目申报,发挥好优秀审计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制定完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规范,加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以整改促进审计项目质量提升。

  (四)强化对审计监督权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审计机关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形成审计计划、实施、审理、报告等各环节既相互制约又协调有序的审计权力运行机制。严格落实干预审计工作行为登记报告等制度,增强纪律约束。主动接受区委、人大、政府、政协监督,定期报告工作。坚持阳光法则,提高审计工作的公开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五)切实做到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方式、标准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坚持文明审计、客观求实,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和有关方面意见。不得参与可能影响依法独立进行审计监督的议事协调机构或工作。

  七、加强和改进审计管理

  (一)加强计划统筹。摸清审计对象底数,建立分行业、分领域审计对象数据库,分类确定审计的重点和频次,在一定周期内实现有步骤、有重点、有深度、有成效的审计全覆盖。加强对审计项目的计划管理,完善年度项目计划申报、确定程序,规范计划编制及调整流程,提高执行效率。

  (二)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审计资源,做好统筹整合。建立审计成果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上级审计机关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审计合力。集中力量对重点问题、重点事项进行重点突破,统一组织、上下联动、整体作战。有效利用社会审计力量,健全引入和退出机制。

  (三)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坚持查处问题与强化建议相结合,发挥好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坚持部门联合与人大、政府监督相结合,发挥好外力推动整改的作用。坚持被审计单位自查整改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注重推动被审计单位自我完善。坚持整改与问责追责相结合,注重促进权力规范运行。

  (四)加大审计结果和信息公开力度。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和审计结果公告的相关制度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外,依法依规公告审计结果,推动被审计单位公开整改结果。加强和改进审计宣传工作,注重运用新媒体,提高审计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广泛性。

  (五)加强内部审计的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内部审计条例》,重视和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从强化计划管理、提升项目水平、严格考核机制等方面推动内部审计工作转型与发展,着力推动制度完善,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预防作用。

  八、加强和改进审计成果提炼

  积累审计实践经验、加强成果总结运用,结合国家、省、市审计科研、学会等相关课题,深化审计理论研究,力争总结提炼有用、管用、好用的审计成果,更好服务和指导审计实践。

  (一)突出审计成果提炼重点。加强对公共政策、区域经济形势及审计监督对象和事项的研究,提供基层审计成果。加强对审计实践的理论总结,把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总结升华为理论或制度规范,为审计实践提供有效指引。

  (二)加强审计专业团队建设。积极参与市级分行业分领域的审计专业团队,加强协作交流,参与重点课题研究,培养审计精英和各专业审计骨干人才,为审计业务提供专业指导。

  (三)加强审计专业智库建设。整合各类审计资源,组建专业智库,着力为审计机关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九、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一)提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加强审计机关领导班子政治建设,引导领导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提升班子的领导能力。增强领导干部学习思考、干事创新的能力和素质,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深入落实“实、高、新、严、细”的工作作风,培育优良的纪律作风。优化干部的年龄、知识、专业和工作经历结构,选好配强内设机构负责人,发挥好中坚骨干力量。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力度,优化干部队伍梯次配备,增强干部队伍活力。

  (二)加强审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审计职业化队伍,严把入口关,不断优化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使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从财经类为主向财经类、法律类、计算机类、工程类、管理类等多学科、多领域相结合转变。以审计专业化建设为抓手,注重专业能手培养,不断提升审计专业化水平。鼓励和支持审计人员参加资格考试,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比例,加快审计队伍专业化进程。

  (三)加大审计队伍教育培训力度。制定审计职业教育规划,建立审计干部继续教育和分类分级、分岗位培训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力度;结合年度培训计划开展专题培训;为审计干部提供多岗锻炼的机会,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一)落实好“两个责任”。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保持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常态化,实行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提升廉政教育实效。强化廉政作风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约机制和规章制度,加强对审计行为的约束,进一步推进阳光审计,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评议。切实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促进审计干部廉洁从审。

  (二)加强审计机关党的建设。坚持把党建工作与审计业务融为一体,为完成审计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丰富党建工作形式和内容,形成善学习好研究的良好风气,突出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完善党建工作机制,落实党建工作各项制度,明确党建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坚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树立审计机关廉洁形象。

  (三)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重点,把岗位廉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预防职务犯罪贯穿于领导干部培养和管理的全过程,深入学习贯彻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其他党规党纪,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丰富和改进廉政教育形式,健全审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审计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等规定。加大审计项目廉政回访等监督检查力度,对重大审计项目实行廉政跟踪检查。严格执纪问责,对违反廉政纪律的行为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当事人责任,也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关闭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