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工作人员慰问困难老人
党员帮群众、群众帮群众、企业帮群众……近段时间,我们在清泉镇廖家场社区,听到了一个又一个暖心的故事,使人眼前呈现出了一幅幅和谐相融的美好画卷。
党员帮群众撑起绿荫伞
“吴医生,最近我咳得有点凶,是咋个回事哦?”
“来我给你看一哈。嗯,问题不大,是支气管发炎了,我给你配点药。”
“好多钱?”
“给啥钱哦,拿去吃就是了……”
社区低保户老邱是党员吴诗清药铺里的常客,因家庭困难,吴诗清经常不收他的医药费,这让老邱有些不好意思。
53岁的吴诗清,从事医药行业30余年,待人真诚、做事踏实,多年坚持服务群众,关心关怀社区弱势群体,主动为前来看病买药的困难群众减免药费,并在自己家楼顶自建健身器材,为附近居民免费开放使用,在群众和服务对象中颇受好评。
人生在世,吃五谷杂粮,谁能没个小病小灾的,但有些人却因家庭境况原因得不到及时治疗,小病拖成大病,最终无可挽回,这让他十分心疼。“我是个残疾人,不管是政府还是邻里,都给予过我很多帮助,现在我条件好了,理应尽己所能回报大家。”在吴诗清看来,自己所做的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能把大家的病治好,让大家健健康康的,他就比什么都开心。
从医的30多年里,他帮助过多少群众自己也记不清了。到那儿看病的人都觉得吴诗清是个热心肠,但他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平凡。“党员嘛,身上就有这份责任。”
群众帮群众暖心好邻居
2010年,廖家场社区居民彭云珍因糖尿病导致双目失明,儿子在西藏工作,媳妇也要上班,这让她在生活上多有不便。
也是从那年开始,70多岁的老邻居刘清惠夫妇便发扬守望相助、邻里帮扶的传统美德,经常主动帮彭云珍买菜、做家务,每天接送彭云珍下楼散步、陪她聊天。
“我眼睛看不清楚,刘孃一直帮我,六七年了。”回想这些年老邻居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彭云珍心里充满感激。
“都是些小事情,能帮一点是一点,远亲不如近邻嘛,相互照应也是应该的。”刘清惠淡淡地说。
一件件琐碎的小事,把邻居紧紧凝聚在了一起,大家深深感受着邻里之间的温暖。
企业帮群众争当爱心商家
在廖家场社区不仅是党员群众互帮互助,就连商家也都加入到了社区“帮帮帮”的团体之中。
“婆婆,最近怎么样,天气很热,要注意身体哦。我们给您带了点日用品,给您放在桌子上哈。”“太感谢你们了,那么忙还来看我。”正在和老人交流的这位叫邓志武,是清泉镇爱家超市的老板,在镇上经营超市已经有四年了,像这样的关爱慰问他也坚持做了四年。
作为镇上最大的超市,爱家超市也和社区达成了一致,只要有困难群众到超市购物都按最低价售卖。行动不便的,还送货上门。邓志武说,超市的经营需要大家的支持,超市发展好了,为群众提供便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在廖家场社区转上一圈,记者发现,很多和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家门口都挂上了“爱心商家”的牌子。企业帮群众已成为社区常态。
社区帮帮帮人多力量大
“廖家场社区是清泉镇的商贸中心,现居住人口3421人,60岁以上的有500多人,老龄化比较突出。”廖家场社区党委书记郑光建说,正因社区年龄结构偏大,近年来,社区党委将发展方向定位在为居民提供服务上,整合社区资源,搭建服务平台,构建服务网络,给居民提供更为便捷、优质、高效的社区服务,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辖区单位、商户、党员共同参与的党建工作格局和“党员示范当先锋、干群齐心建家园”的良好氛围,打造出了“社区帮帮帮”党建品牌。
服务好群众居民,说起来容易,可是要做好并非朝夕的功夫,社区在这方面也想了很多办法。
郑光建觉得,要服务好居民,单靠社区党委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将全社区都发动起来,党员帮群众、群众帮群众、商家帮群众,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居民孙大姐说:“我在这个社区住了10年,以前大家之间关系比较平淡,但近年来感觉明显不一样了,通过日常的相互沟通和帮助,邻里之间熟悉了许多,也和谐了许多”。 (文/图余芳)